案例分析:孩子有几个家

更新时间:2013-03-08 15:09  来源:  作者:   访问量:
【导读】案例陈述: 毛毛(化名),男孩,15岁,独生子女,赏识教育第48期学员。从小和父母、外婆一起生活,四年级以前在父亲工作的地方上学,性格也比较开朗。毛毛父母关系十分和谐,他们对毛毛的教育也几乎没有什么过激的方式。 父亲是个朴实的人,因工作需要常年
孩子有几个家
    案例陈述:
    毛毛(化名),男孩,15岁,独生子女,赏识教育第48期学员。从小和父母、外婆一起生活,四年级以前在父亲工作的地方上学,性格也比较开朗。毛毛父母关系十分和谐,他们对毛毛的教育也几乎没有什么过激的方式。
    父亲是个朴实的人,因工作需要常年不在家,父子关系因此比较生疏。毛毛多是和妈妈和外婆一起生活,对外婆的感情尤其深厚,对妈妈的感情反而一般。妈妈曾经错怪过一次毛毛,毛毛耿耿于怀,此后极少与妈妈沟通。
    四年级以后,父母把毛毛从矿上转到了现在的韶关市上学,在新家里,平日里只有母亲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外婆仍然留在矿上。孩子对转学的事情很是不满。转学之后,毛毛明显感觉不适应,也没有交到什么新朋友,于是逐渐变得内向了,很少和别人沟通,他把QQ签名改为“小白痴”,同时也在日记里写道:我就是一个小白痴。
    在学习上,毛毛还是比较努力,希望能够考上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学校——韶关一中,结果后来没有考上,被分配到了其他中学。这对毛毛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妈妈也就此事和毛毛做过沟通,当时孩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
    然而,从初一开始,毛毛的学习状态及生活状态开始下滑,最后发展到不愿意去上学。在家里和父母也基本不沟通,不洗脸,不刷牙,态度消极……面对毛毛的情况,父母虽然烦恼,但也做过很多努力,给了孩子很多鼓励,希望他能去上学,但收效甚微,父母很是苦恼。

    案例分析:
    在回访中,赏识教育的老师问毛毛:“如果给你一个选择,你是愿意留在这里(韶关市)还是愿意回矿上?”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愿意回矿上!”
此外,老师也问毛毛的妈妈:“如果从你的角度来看,这个孩子对你和外婆的感情是怎样的?”她说:“对外婆的感情很重很重,对我的感情是在中间。”老师问:“孩子对爸爸妈妈的感情加起来,能不能抵得过对外婆的感情?”妈妈说:“可能很难。”老师又问:“孩子对矿上的感情重一些,还是对这边的感情重一些?”妈妈说:“孩子对矿上的感情非常重,对这边的感情则非常轻。”
    也就是说,在毛毛的心里,目前身处环境的一切是远远不能与外婆及矿上相比的,是一个完全不能比喻的倾斜。
    看起来,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有不同的家:外公外婆的家,爷爷奶奶的家,父母的家,自己的家……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只有两个家:一个是情感世界的家,一个是物质世界的家。当我们的情感世界的家和物质世界的家不能合二为一的时候,我们无疑是十分痛苦的,严重的甚至会崩溃。
    案例中的毛毛正是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他的情感都放在了四年级以前,他情感世界的家在矿上,那里有他深爱的外婆及他所熟悉的一切,而他却身处物质世界的家,身边除了妈妈,一切都是生疏的。情感世界的家与物质世界的家割裂了,让孩子十分痛苦,感受不到快乐,于是几乎崩溃的他在日记里写道:“我就是一个小白痴。”再加上没有考上理想中学的沉重打击,让毛毛更加希望能够回到原来的矿上,于是就出现了后面的一系列问题:不沟通,不洗脸,不刷牙……

    解决措施:
    从赏识教育的角度,父母没有给到孩子足够的支持,因为这个孩子把所有的感情都放到了另一边(矿上及外婆),父母与孩子中间缺少一个能够让感情流动起来的桥梁,此时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爱,融进去,诱出来。
    从孩子的角度,让要孩子明白自己为何身处这种状况,看清真相,全接纳,后升华。
    从家庭的角度,这个家现在是分成两块的,是不完整的,要让这个家完整起来,孩子才会有力量上学。
    此外,父母需要多去关注孩子的情感世界,特别是妈妈应该主动去寻求一些方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不要让孩子总是生活在母子俩的圈子里,而是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和周围的人融在一起,让家里的亲戚朋友(特别是外婆)和孩子小时候的伙伴、同学、老师给孩子伸出援助之手,多与孩子沟通交流,给孩子带回矿上原有的温馨记忆,帮助他从现有的状态中走出来。
    其实,只要父母看清真相,会有很多好的解决方式。
如果您在孩子教育中有什么困惑,欢迎您前来咨询,赏识教育老师将为您答疑解惑。
咨询电话:4000888552 QQ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