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尺度
小米妈:
最近碰到了一个让我左右为难的问题: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的自主意识也开始增强了,什么事都要自己做,你越不让他做的他就越要做,还大发脾气,变得越来越不听话。我看到书上说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尽量放手让他去做,可是我又担心如果事事都顺着他的意思来做,会不会把孩子宠坏了,让他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呢?我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主持人: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没有任何自我生存的能力,完全依赖于母亲的呵护,所以在这一阶段,生存是婴儿生命的全部目的,对母亲的依恋也就成为他的最基本的需要。然而,当孩子开始能够独立行走,他的自我意识也随之逐渐萌芽,他会提出“我自己来”、“我自己做”的要求,这是孩子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正常表现。可是毕竟孩子还小,很多能力还没有发展完善,许多事情是他们自己不能做或者做不好的,为此,妈妈们对于该不该放手有着自己的看法。
冬冬妈:
冬冬最近总爱往厨房跑,看见大人用剪刀、筷子、菜刀等东西,觉得很好奇,一有机会就拿在手里得意地挥舞,还试图往自己的脸上戳,我在一旁看得心惊胆战。一开始我试图用别的东西转移他的注意力,但是每次都不成功,最后就只好硬把他手中的剪刀之类的东西夺下来,惹得他大哭一场。对于此类危险的事情,从一定程度上说,的确是限制了孩子对新事物的尝试和探索,但是我觉得作为父母不能不管,一定要阻止孩子的行为。
小飞妈:
小飞现在越来越淘了,吃饭也不好好吃,他总爱用手抓饭、抓菜,弄得满地、满身都是,太脏了,太乱了,收拾起来特别麻烦。后来,我们吃饭的时候就让他在一边玩,等我们吃完了再喂他。可是他常常是刚吃两口就跑去玩玩具了,我只好跟着他追着给他喂饭,每次吃饭就像打仗一样,太累人了。有好几次,我都不想再追着他喂饭了,可是我又怕他饿着了。心里真的很矛盾。
叶子妈:
前两天,朋友送给叶子一包拼插的积木,他特别喜欢。可是他并不知道怎么玩,把积木拿来后就全部倒在地上,自己摆弄了好久,也没拼出什么来。于是,我就走过去,从他手里拿来积木,想要教他如何拼插,他却叫嚷着“不行,”非要自己来。我之前已经给他机会尝试了,事实证明他自己做不好,难道我不应该帮助他吗?
主持人:
作为父母,我们常常会面对这样左右为难的处境:什么时候我们应当插手帮助孩子,什么时候我们不应该管?一般来说,我们总是管的时候居多,总是放心不下,害怕孩子做不好或者受伤害。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负责任和放手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呢?让我们来听听赏识教育专家怎么说。
刘丽湘:为孩子设立一条边界线
当孩子的生存环境稳定后,他们的生存本身已经不再是令他时刻担心的问题之后,特别是当他们开始能够自己走路之后,周围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都在等待他们去探索。他们的兴趣从如何吸引母亲的注意力逐渐地转向了周围的世界,开始要离开母亲的呵护去探索他的周围空间了,这就是孩子的人生的第二阶段──探索阶段。
这时候的孩子一方面需要尝试着越来越多地离开母亲身边,从而证实自己日益增长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于未知的恐惧和失去母亲呵护的不安全,因此他们同时又要求不断地得到安全感。这是个矛盾的心理要求,这时候孩子行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兴致勃勃地从父母身边跑开,但是马上又跑回来,投入母亲的怀抱,然后即刻又离开……不断重复,不厌其烦。当孩子一离开父母时,即感受到了不安,特别是当父母不在孩子的视线范围之内时更是这样,他们需要立即回到父母的怀抱中去。这时,一个称职的母亲应该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鼓励他去“探险”,对孩子的各种冒险行为并不横加干涉,对孩子显示出的独立倾向并不感到不安,因为她明白这是孩子成长必需走过的道路,但同时她也明白孩子此时依然需要安全感和依恋,所以她并非是完全放手不管,而是要让孩子感到安全,让他知道:放心地去“探险”吧,只要你有需要妈妈总在这里等着你。
安全感能给孩子信心,去探索新世界,去冒险,去追求成就。对孩子而言,一个没有疆界的世界是令人不知所措和充满恐惧的,因为他没有经验确定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危险的,他不能够判断走多远才算是足够远。
心理治疗师大卫·法斯勒说:“孩子们需要并且想要一个明确的、可预知的边界线,并且可以从中获得益处。”边界意味着让你的孩子了解他可能遇到的冒险和危险,保持对与年龄相当的冒险行动的敏感,确保孩子具备实用的、身体的、心理和情感方面的技能,能够成功应对合理水平的挑战。
所以,如果孩子像冬冬那样,对剪刀、筷子、菜刀等危险物品感到好奇,妈妈一方面可以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活动场所,把家中的刀子、剪刀以及尖利的工具都放到安全的地方,这样孩子也就不会拿到这些危险的工具了。另外,如果孩子拿着剪刀等危险物品,妈妈也不要表现出惊慌,可以为孩子提供一把安全剪刀和一些容易剪的纸,告诉孩子剪刀的用途,并给孩子示范怎样拿剪刀,怎样剪东西。这时候妈妈就可以为孩子设立一条边界线,告诉孩子“剪刀不能往自己或别人的脸上戳”。当孩子学会正确的使用方法,知道这些危险物品的边界之后,就不会有挥舞、往脸上戳的情况了。
康建琴: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2岁左右是孩子独立性发展最快的一个阶段,他们出现了最初的自我概念,以第一人称“我”称呼自己,自我独立性意向开始萌芽。也许昨天还是妈妈怀里的娇孩子,事事依靠妈妈,今天突然间要独立,什么都要“自己来!”明明自己做不好,还不让别人帮忙,如果父母仍像以前那样,孩子有时就会发脾气。不了解孩子的父母也许会说:“这孩子变得不听话了!”其实这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也是孩子可喜的进步。父母应该珍惜孩子自我独立性意向。
心理学家指出:当幼儿的独立活动的要求得到某种满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时,幼儿就表现出得意、高兴,出现“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态度,否则就会出现否定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幼儿的独立性意向,给予热情鼓励和支持,使孩子的独立性不断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推孟曾对1500名超常儿童进行长期的追踪观察,30年后发现20%的人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与其中成就最大的20%的人对比,发现最显著的差异并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个性品质不同,成就卓著者都是有坚强毅力、独立性和勇往直前等个性品质的人。
因此,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爸爸妈妈可以利用这一时期孩子要求独立的敏感期,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独立自理能力,不要害怕孩子做不好,或者嫌麻烦,而剥夺了孩子自己动手的权利,限制了孩子独立思考,独立活动的自由。
当然,尊重孩子的人格,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并非是娇惯孩子。事实证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与父母非常合作,待人友善,懂礼貌,举止大方,自我独立意识强,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
尽管2岁左右的孩子独立意识已经萌发,可以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但由于各项能力的发展并不能完全达到他自己想达到的水平,所以还需要父母的帮助和指导。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决定提供何种程度的支持。比如吃饭,妈妈可以为孩子准备一把勺子和一个小碗,给他少盛一些饭菜,让他自己练习拿勺吃饭。可能一开始孩子会弄得到处是饭菜,很难收拾,但只要妈妈坚持让孩子自己吃,并且在平时让孩子做一些如舀豆子的游戏,练习手部精细动作,孩子吃饭就不再是问题。
李玲:放手让孩子经历挫折和失败
天底下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尤其是中国的父母,非常重视自己为人父母的责任。他们一方面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使孩子向着预设的目标前进,另一方面,就是想方设法让孩子避开外面世界的危险所在。当然,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社会、生活中难免会存在一些不安定因素,会对孩子造成一定伤害。然而对于外界的各种不利因素,我们不可能处处都替孩子考虑到,时时都为孩子挡住危险。因此我们必须让孩子去经历一些负面的情绪,如挫折、愤怒、悲伤等,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学会了解自己的行为以及行为产生的结果,即一种胜任意识,一种能力的感觉。
全国少工委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经联合对163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在回答“遇到困难怎么办”这个问题时,竟有97%的孩子选择找老师、找家人和他人帮助,而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父母对孩子的爱是需要有尺度的,我们不能不顾孩子的实际需要倾注过多鼓励、支持和对他们的关爱,该放手的时候就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面对、自己去解决问题。
当孩子受到挫折、碰到困难时,作为父母,第一时间不是指责,也不是代劳,而是积极地推动。孩子们通常都有惰性,都不喜欢不舒适。当他们第一次尝试新事物的时候,他们会尽力地去做,直到他们遇到困难或是感到不舒适。如果父母这时说“做得好,如果你要停下来你就可以停下来了”,他们通常会停下来。由于停下来,孩子永远也不知道他到底能走多远,他的能力有多大;同时将失去一次刷新纪录的大好时机,他也体会不到冲出自己“舒适带”并推向自己极限所带来的满足感。如果你能根据孩子的实际需要,积极地推他一把,对他说:“到目前为止做得不错,但我敢肯定你能做得更好。”这样他就有可能走出“舒适带”,去面对他的不适,让孩子感到为争取更好的结果而进行的努力是掌握在他自己手中。
另外,适度的期望会对孩子产生奇妙的罗森塔尔效应,有利于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孩子向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如果父母期望过高,就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预计不足或对困难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从而产生强烈的受挫感,对自己失去信心。如叶子自己玩拼插玩具玩得正在兴头上,而妈妈却认为他不会玩,要去帮忙。其实对于一个2岁多的孩子来说,只要能把两块积木拼插在一起就可以了,至于能否拼插出一件作品,那已经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
因此,父母既要积极推动孩子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走出自己的“舒适带”,同时也要相信孩子能做好、有发展的潜力,又要注意从孩子自身特点出发,制定适当的目标,使孩子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困难、努力争取成功。
推荐内容
- 如何运用赏识教育提高孩子的情商
正确的赏识是,要细心观察和了解,把孩子的用心和努力都看在...
- 惠教羊城
惠教羊城是广州市2014年数字化教育优惠培训的活动,目标是通过...
- 2014暑假期间如何引导孩子适度上网
张先生却为儿子假期沉迷于网络游戏烦心,孩子刚过小升初,一...
- 奥巴马陪女儿打篮球谈为父经
6月19日是父亲节,美国总统奥巴马陪女儿练篮球,并畅谈做父亲...
- 孩子最恐惧的是什么
孩子们现在最害怕的并不是遇到妖魔鬼怪,而是担心父母或兄弟...
- “虎妈”走“狼爸”来:打和讲道
“狼爸”是商人萧百佑,妻子香港籍,家中一儿三女都在国内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