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老师
人生的长河中,总有不少朋友。绝大多数犹如风过水面掀起的朵朵浪花,烟消云散,踪影不见。但是,也总有一些人,曾以不同的方式给你的生命以滋润和温暖,在你的成长中留下抹不去的印迹。
我的小学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刘凯威,就是这样一位良师益友。
我不见刘老师已有30多年了。初次见他,是被母亲领着到离家两里外的小学去报名。一位约摸50岁左右,中等身材,微微发胖,头戴帽子,身穿中山装的男老师,宽大的脑门上刻满岁月的印记,可亲的脸上,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和蔼地盯着前来报名的孩子们嘘长问短。轮到我时,我怯生生地望着他一言不发。刘老师也许看出了我的害羞和胆怯,微笑着一手抚摸我的头,一手拉我到跟前,问了我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等,逐一在报名册上做了登记。由于此前爷爷在家中的院子里用小木棍教我学认了几百个字,所以当他问我认不认字,并拿出一张报纸让我读时,我便壮着胆子读了起来,当我嗑嗑巴巴读完一段后,刘老师显出意外的神情,微笑着连夸我聪明。上学第一天就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夸奖,我的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一上课刘老师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宣布我为班长,并要我在思想品德、学习纪律、劳动卫生等方面都要积极带头,成为其他同学的榜样。之后,小孩子的虚荣心、好胜心促使我处处设法表现自己。特别是每逢上课,我总是把两手背在后面,腰拔得直直地听课,每次也总能得到刘老师的表扬。他还把我调到第一排的最中间坐,要其他同学跟我学。为了得到刘老师的表扬,我便坐得更直了,学习也更认真刻苦了。小学6年,我当了6年的班长,门门功课成绩名列前茅,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这与刘老师对我的表扬和赏识教育密不可分。
写大楷字是小学生的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当时的笔墨也就一两毛钱,但在八十年代的西北农村,还是有些学生买不起。刘老师就自己掏钱,为全班同学买来了笔墨,分发给大家,并鼓励同学们只要好好写字,不用担心笔墨的事。过了一段时间,刘老师布置每个同学认真写一篇交给他,从中选出写得好的张贴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中。我担心自己写不好上不了学习园地,就回家央求上中学的姐姐替我写了一篇交了上去。刘老师一眼就看出了破绽,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并没有批评我,而是摸着我的头和颜悦色地说:“你有上进心这很好,但学习和做人一样都要实诚,要一步一个脚印,来不得半点虚假。”
30年的时光悄然而逝,但刘老师的话语却留在了我心里,一直鼓励着我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随后,我自己写了一篇交给了刘老师,虽不怎么好,但还是被他贴到了学习园地里。
刘老师正是用这种赏识教育鼓舞和激励着他的学生们全面健康地成长。在他的教育下,有几十个学生先后走出了这所乡村小学,考进了县城的重点中学,成为他一生的荣耀。
八十年代的农村小学,每个学生的学杂费每年也就两元多。遇上有三四个孩子上学的家庭,一年十多元的钱对毫无经济来源的农民来说,并不是个小数目。许多学生因缴不起学费常常辍学。每逢此时,刘老师总是跑了东家走西家,串了上村串下村,挨家走访,动员家长送孩子上学。学费却都由刘老师自掏腰包给垫付了,而当时刘老师每月的工资也仅有四五十元。
就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刘老师默默无闻地、实诚地在乡村教育这块田地里辛勤地耕耘着。他把自己的汗水洒给了乡村教育,他把自己的心掏给了乡村的孩子们!
三十年的光阴如流水淌过。三十年前刘老师的话语、神情仍一如当年,清澈地回响耳际,清晰地浮现眼前。刘老师对我的赏识,他的做人要实诚的教诲,他对乡村教育的真情,他对乡村孩子的真爱……每每在夜深人静之时,时常触动我心灵的最柔软处,让身处人生谷底的我禁不住泪湿衣衫,心潮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