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邀名师 > 周弘

周弘觉醒

更新时间:2013-08-22 09:32  来源:赏识教育网  作者:网站编辑   访问量:
【导读】周弘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有过五次觉醒,一次次的觉醒,提高了周弘对赏识教育的认识和运用。


1. 第一次觉醒——找到一种做合格父亲的感觉

周弘想女儿虽失去了听力,可他珍惜女儿的生命,生命是最可贵的,最美好的,世上还有比生命和爱更宝贵的吗?女儿婷婷生下来就聋,一岁多时因病雪上加霜,导致双耳全聋。

周弘曾经对他最要好的朋友说:“哪怕一把火把我家烧得精光,只要女儿能喊我一声‘爸爸’,我就心满意足了。”

本来对命运周弘是屈服的,在婷婷三岁的时候,一部日本电视连续剧《血凝》唤醒了周弘沸腾的父爱,帮他找到了一个做合格父亲的感觉,给了他无穷的力量,幸子虽患不治之症但却含笑离开了人世!她的父亲大岛茂坚强而勇敢地面对现实,对女儿付出了无尽的父爱。周弘想女儿虽失去了听力,可他珍惜女儿的生命,生命是最可贵的,最美好的,世上还有比生命和爱更宝贵的吗?周弘发誓要用自己沸腾的父爱和百分之百的努力,为婷婷打开有声世界的路!为婷婷探索一条快乐成长之路!即使不能成功,女儿长大后也不会抱怨他——这个为她历经磨难的老爸。


2. 第二次觉醒——发现一个宝藏

奇迹产生了,婷婷用三年时间学完了小学六年的课程,而且品学兼优,成了全国十佳少年,接着他把这种方法在其它聋童和健全孩子身上实验,结果证明这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方法太灵了。一批周婷婷式早慧聋童应运而生,媒体称这为“周婷婷现象”。

女儿七岁时,周弘在上海买了一本极其普通的书《幼儿才能开发》。

这本书是介绍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的教育思想。铃木发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方法是人世间最好的教育方法,他尝试用这种教育方法,一年培养出七百名达到莫扎特同龄水平的小提琴神童,全世界为之轰动。

周弘就是看到这本书觉醒的。他想铃木能把所有正常的孩子,而不是超常的孩子培养成小提琴神童,他为什么不能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婷婷培养成神童呢?

周弘把女儿作为第一块试验田,从此,女儿做任何事他都以教她学说话、学走路的心态对待她。让她找感觉、尝甜头——找到“神童”的感觉,尝到成功的喜悦。

有一天周弘看《海伦·凯勒传》,无意中发现海伦的生日是1880年6月27日,他女儿的生日是1980年6月29日,于是周弘兴奋地对女儿说:“婷婷,太好了,天大的好消息被老爸发现了,我一直在纳闷,你为什么这么聪明,这么有灵性,原来你百分之百是海伦·凯勒转世!不信你看,为什么你的生日跟他是同一天呢!”周弘把书送给婷婷,婷婷一看,有点失望。

“她是6月27日,我是6 月29日,相差两天”。

周弘不慌不忙地解释道:“据我了解,一天不差,海伦妈妈生她时是顺产,***妈生你时难产,刚好耽误了两天。”

许多年后,婷婷自己讲,海伦给了她无穷的力量,小时候做事遇到了困难,她就会想到自己是海伦·凯勒,海伦·凯勒一直激励着她勇往直前。

周弘坚持用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心态和方法,教育婷婷,结果奇迹产生了,婷婷用三年时间学完了小学六年的课程,而且品学兼优,成了全国十佳少年,接着他把这种方法在其它聋童和健全孩子身上实验,结果证明这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方法太灵了。一批周婷婷式早慧聋童应运而生,媒体称这为“周婷婷现象”。


3. 第三次觉醒——悟出一个原理:行

健全孩子在爸爸妈妈教育下,最后几乎百分之百学会说话、走路,这中间的奥妙是什么?

在家长教育孩子的历程中,有一种方法成功率最高,就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方法。健全孩子在爸爸妈妈教育下,最后几乎百分之百学会说话、走路,这中间的奥妙是什么?

家长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之所以成功的奥秘在于所有家长心灵深处都是绝对地相信自己孩子“行”这一个字上。

在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家长是天生的教育家,家长本能地拥有两个宝藏,承认差异,允许失败。

由于坚信孩子“行”,在孩子学说话时,家长就承认差异。说话早的孩子行,说话迟的孩子也行,不仅承认差异,而且欣赏差异。

由于坚信孩子“行”,在孩子学走路时,家长就能允许失败。孩子不小心跌跤后,会遇到家长的斥责吗?世上有没有这种事?绝对没有。孩子学走路时,哪怕跌十次跤,一百次跤,一千次跤,家长都会鼓励孩子站起来。

持之以恒地相信孩子行,是周弘教育女儿的心得,也是让孩子心灵舒展,生命和谐的秘诀。

周弘总结出一个“行”字后,有一天刚好听见一位母亲对她的同事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教育孩子的奥秘我终于总结出来了,就一个字。”

周弘心想她也总结出来了,赶紧跟上去,想听听是哪个字。

“打”那位母亲嘴里发出一个掷地有声的字。

“如今的独生子女,家长总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搞了半天还是老祖宗说得对,不打不成材”。

到底是一个“打”字,还是一个“行”字,周弘总结出一组三字经:打就好,拔就高。就算孩子被打,成绩就好,农民种庄稼也是一拔就高,农民为什么不拔庄稼?因为他们知道拔高的庄稼是假的高,根断了,是伪成功,那么打好的孩子是不是真好呢?他们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容易走向极端。

一个颇有成就的女性,父母双亡,是由一个字不识的奶奶把她拉扯大的,可见她们俩要经历人生多少的风风雨雨,可奶奶对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孩子别怕”。

曾经有一次,奶奶为了增强孙女的胆量让他独自走过冰河,寒风夹着雪花吹打着两人的脸庞,孙女松开了奶奶的手,迈开小脚一步一步地移向了对岸,空旷的冰河上杳无人迹,当孙女走到冰河中心的时候,只听见咯吱咯吱的冰裂声,孙女心头一惊,屏住了呼吸,停住了脚步,情不自禁地回头朝奶奶望去,只见奶奶的白发在寒风中飘舞,她用力地朝孙子挥挥手,用尽全身的力量喊了一声,“孩子别怕!”

一般暖流涌上了孙女的心头,他坚定了迈开双脚,顺利地到达了彼岸。她拥有了整个世界。

孩子别怕,不就是一个“行”字吗,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激励。

请记住这个字——行!这曾是你拥有的宝藏。


4. 第四次觉醒——满足一种需求:赏识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赏识是每个孩子生命成长不可或缺的氧气。

所有孩子无形生命最强烈的需求是什么?

周弘发现所有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所有成年人一样,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求——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

一提到赏识,很多家长本能地把它理解为表扬加鼓励,实际上这完全误解了赏识教育

赏识的本质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被看得起。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士可杀不可辱。”你可以把我杀掉,但不能看不起我,许多家长把赏识误解为表扬加鼓励,不能批评。你都看得起我,我愿意为你赴汤滔火,还在乎一二句批评吗?

还有一句古话是:“士为知己者死。”为什么愿意为知己者献出最宝贵的生命呢?很简单,三个字:看得起。

成年人都需要赏识,从最高领导到一般平民都如此。

比如说,年轻的女士或小姐,穿件新衣服或新做一个发型,走在大街上,对周围的眼光都很敏感。别说当面夸奖,就是一个赏识的目光,她的心里也觉得热乎乎的、甜丝丝的。

成人如此,何况孩子。

吃饭、穿衣、身体健康只是孩子有形生命的需要,而内心世界的满足和愉悦是所有孩子无形生命的需求,是一个高级需求。就孩子的无形生命而言,他们仿佛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

可是,我们有的家长忽视孩子的无形生命,不知道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是什么。他们认为,只要在物质生活上对孩子尽量满足,吃的、穿的、住的、玩的,都是最好的,对孩子来说,就足够了。这也正是他们苦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为孩子做了那么多,孩子却并不领情的原因。

在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家长都是天生的教育家,本能地看到孩子的优点。孩子上学后,家长开始怀疑孩子,认为孩子不行,目光总盯在孩子的缺点上。

家长的目光像阳光,照到哪里哪里壮。

孩子的无形生命好比一棵果树,果树有果枝(优点),有风枝(缺点),家长的目光如果一直盯着缺点的风枝上,风枝就会越长越壮,最后颗粒无收。家长的目光如果一直盯在优点的果枝上,果枝就会越长越壮,最后必将是桃李满树。

现在的家长希望孩子进步快,老说孩子慢;

希望孩子细心,老说孩子粗心;

希望孩子胆大,老说孩子胆小;

希望孩子聪明,老说孩子笨。

家长总是习惯地认为:优点不说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而赏识教育恰恰相反: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

现在的孩子得到的赏识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据报道即使在美国,也是每六个批评才能换来一个表扬。家长要倒过来,跳出去想问题,改变现有的思维方式。

周弘用十几年的生命体验得出一个结论: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赏识是每个孩子生命成长不可或缺的氧气,可是我们望子成龙的家长是怎么做的呢?

当今的独生子女,物质生活丰裕,吃穿应有尽有。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更渴望精神的需求,他们与成人一样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柱。

周弘是怎么赏识女儿的,这里再简单归纳一下:

——当三岁半的女儿刚开口说话,把“水”说成“堆”时,全家人欣喜若狂。

——当女儿用颤抖的小手画出第一幅杰作——几根蚯蚓般的线条时,全家人欢呼不已。

——当女儿刚学会做应用题,十道题仅做对一题时,周弘却对着这道题惊呼:“太了不起了,这么难的题目你竟然会做,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啊,连碰都不敢碰呢!”

——当女儿刚开始写作文,晚上吃饭的时间,就是一家人共同欣赏她作品的时候,每当出现了一个好句子,他们就热烈鼓掌,拍手称快,于是激发了女儿写作的兴趣。于是女儿找到的作家的感觉,后来与周弘合作了一本书《从哑女到神童》,现正在写一本书《做一个自己快乐并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

就物质生活而言,女儿并不比一般儿童富有,而就精神生活而言,女儿也许算得上是百万富翁。

如果家长把目光盯在孩子的优点上,孩子前途一片光明;如果家长把目光盯在孩子的缺点上,孩子前途一片暗淡。

植物都朝着向阳的地方生长。

赏识犹如生命的营养,赏识是孩子无形生命成长的阳光、空气和水。


5. 第五次觉醒——达到一个目标:通

赏识教育与幸福有约,一个与幸福有约的人,一定与成功有缘。

因此,赏识教育目标就是一个字——通,让家长与孩子的生命处在和谐的状态。

陶行知先生曾精辟地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中人,而不是人上人,人下人,更不是人外人。



如果您在孩子教育中有什么困惑,欢迎您前来咨询,赏识教育老师将为您答疑解惑。
咨询电话:4000888552 QQ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