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战歌”是中国妈妈的悲歌?
前不久,美国的一位华裔妈妈、耶鲁大学教授蔡美儿出版的育儿著作《虎妈的战歌》在美国引起强烈反响。她以“中国式”的教育方法严格管教两个女儿:要求每科成绩必须拿A,不准看电视、玩游戏,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有时还大骂表现不佳的女儿是“垃圾”。这些雷人的育儿经验和“咆哮式”的教育方法,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式”教育的热烈讨论。
有人认为,《虎妈的战歌》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成功诠释,为“虎妈”叫好;但更多人认为,这种教育理念和方法是中国妈妈的“悲歌”,是对教育规律的扭曲。就连欧洲的一些教育专家也表示,如果让“虎妈”式教育在他们国家推而广之,那么真会让人为孩子们担忧。
然而在中国,“虎妈”式的教育非常普遍,“虎妈”式的家长比比皆是。众所周知,几乎是从孕育生命开始,中国的家长们就对孩子充满了希望,胎教、早教、幼教、中小学教育,每个阶段都丝毫不敢马虎,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实施严格的培训计划,以免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学外语、学钢琴、学画画、学奥数,每一科都要成绩优异,每一项都要出类拔萃。为了给孩子陪读,有的家长不惜牺牲自己的事业,有的甚至甘心做全职母亲。中国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表现出的狂热和非理性,就像患了精神“强迫症”一样。
其实,这种现象不只存在于家庭教育中,一些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也患有这种“教育强迫症”。在应试教育环境下,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成为评价办学成效的主要指标,为名校输送更多学生成为许多学校的矢志追求,班级之间、校际之间和地区之间,都明里暗里忙着进行升学竞赛,有的地方甚至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山东省沂水县就曾以政府“红头文件”的形式,要求狠抓应试教育:“全县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任务是,中考优秀率保持全市第一;本科进线人数、重点本科进线人数和万人比全市第一……”目标如此明确,要求如此具体,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作为一种社会心理,“教育强迫症”折射出的,是人们对教育的焦虑。教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许多中国家长对子女教育充满更高期待,寄予更大希望;即便是在美国,也并非人人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而在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矛盾更加突出,教育不公平的问题依然存在;现行的一考定终身的升学考试制度,难以公平科学地选拔人才……这些,都使得家长们对子女的教育问题深感焦虑,“教育强迫症”也由此产生。
治理“教育强迫症”,良方是教育改革。只有改革,才能使教育真正走出应试的桎梏,真正走出功利主义的误区;只有改革,才能使“中国式”教育更富人文关怀,更加符合教育规律,从而逐步消除人们对教育的焦虑。
推荐内容
- 孩子上学家长要做好准备
爸爸妈妈们在憧憬着自己的宝宝背着小书包到幼儿园开始人生第...
- 灌输知识不如养护心灵
和上班工作不同,养育子女的困难之一就是不知道如何衡量成功...
- 男孩不必过早上学
在讨论儿童发展的时候,父母们往往希望孩子尽早入学以求抢占...
- 家长如何辅导孩子学习
很多家长都在咨询赏识教育老师,问自己应该如何辅导孩子的学...
- 高教社考试
高等教育出版社考试业务正在全力打造“高教社考试”子品牌,...
- 孩子记不住英语单词怎么办
语文和数学成绩不错,学得会,记得牢,但是英语成绩总是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