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亲子教育 >

老师谈赏识:如何发挥赏识教育的最大效应!

更新时间:2013-06-04 10:51  来源:赏识教育网  作者:邹厚虎   访问量:
只有真心真意的赏识,才能得到学生积极的响应。反之,过度赏识,会导致孩子自满自傲,任性,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自我,若稍遇坎坷便一蹶不振
   赏识教育是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对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既然赏识教育如此重要,那么应该如何进行赏识教育呢?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本人发表一点浅见,与各位同仁共勉。  

赏识教育孩子

    一、赏识的形式应具有多样性。

    赏识的形式单一,容易让学生缺乏新鲜感,产生厌倦情绪,效果不好,因此赏识的形式要具有多样性,多管齐下,才能有更好的效果。例如:口头话语赏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及时、适度地进行口头肯定和鼓励;肢体语言赏识。如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对孩子报以会心的微笑,送去一个赞赏的目光;素质报告单上的评语和家访体现赏识。在素质报告单上多写一些针对性的鼓励、表扬、肯定的评语,家访时多说一些肯定表扬的话语;班级黑板报赏识。在班级黑板报上,对学生的优点给予公开的肯定和表扬。

     二、赏识要具体化和常态化。

    “具体化”,就是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的具体细节给与充分的肯定。比如说,一个学生作文写得好,老师光说好还不行,还要指出好在那里,为什么好,这样一方面学生对老师的赏识心服口服觉得老师真的欣赏自己;另一方面,对学生自己的进一步提高也能起很大的作用。“经常”,即指表扬要经常。优点或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学生在一次表扬中的吸收十分有限,因此,教师表扬学生不能偶尔为之,要经常进行,让他们觉得自己能行,他们才不会失去信心。

     三、赏识教育要适时进行。

     学生在学习上有了进步,教师最好在当时当地给与表扬。如果时过境迁,脱离了当时的氛围,就会大打折扣,降低褒扬的作用。特别是中小学生,可塑性强,容易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要及时夸奖。赏识教育主张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少批评,但不等于学生犯了错误就不去批评,依然不断地赏识。对有错误行为的学生更要及时指出错误,分析错误的动机原因进行及时教育。如当学生犯了错误不愿承认时,你可暂时回避五分钟并告诉他们知错能改还是好学生,给他们留下反省的余地和主动解决问题的机会。赏识与及时教育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在学会怎样做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再在老师的鼓励下继续努力。

     四、赏识教育要真诚。

     只有真心真意的赏识,才能得到学生积极的响应。反之,过度赏识,会导致孩子自满自傲,任性,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自我,若稍遇坎坷便一蹶不振。特别是有些老师的表扬太滥,就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假象,认为老师太虚,为了讨好学生而惺惺作态。所以不能为了夸奖而夸奖,只有建立在“以事实为依据”基础上的发自内心的夸奖才会产生感情的“共鸣”,才会真正有力量。那些言不由衷的夸奖,不仅不会产生激励作用,相反还会使孩子产生反感和厌恶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夸奖学生时,要善于捕捉和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注意细心观察和把握学生内在的优点和素质,这样的赏识才能有的放矢,才会变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以上几点,是本人在教学中对赏识教育的几点肤浅体会。在具体的教育行为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赏识教育也不是万能的,也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因此,在进行赏识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度,讲究技巧和方法,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