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你比他们都强!”
小美正和几个小朋友一起比赛唱歌。不时得到一旁叔叔阿姨的赞美。小美妈妈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她美滋滋地把小美拉到自己身边,悄悄地说:“乖女儿,太棒了!你比她们都强!”听了妈妈的话,小美“翘起了小尾巴”,开始对其他小朋友的表现指指点点。小美聪明活泼,善于表现。小美妈妈也从不吝惜对女儿的赞赏:“你比别的孩子都做得好!真给妈妈争脸。”然而,小美不但没有因妈妈的赏识而更优秀,反而变得非常爱和别人比较,嫉妒心强。一旦发现其他小朋友比自己做得好就会气得鼓鼓的。
心灵点击:“你比他们都强!”“你真给我争脸!”表面上是在赏识孩子,实际上却与赏识教育的真谛背道而驰。赏识是对孩子发自内心的接纳与欣赏,而这种接纳与欣赏是建立在“不与别人比较,尊重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独特的”基础上的。如果父母常以“你比他们都棒!”等语言对孩子进行夸赞,那么孩子会——
1.认为只有我比其他孩子做得好,父母才会关注我、承认我、喜欢我。
2.认为父母对我的关注与爱是有条件的,无法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
3.将自我的评价建立在与他人的比较上,嫉妒心强,较难发展健康和谐的同伴关系。特别提醒:可以表扬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比如声音很洪亮,表情非常甜美。但同时,也要让她看到别的小朋友的优点,这样能开阔孩子的心胸,增强孩子的学习意识。
案例二:“我儿子最聪明了”
6岁的齐齐因为抢了小伙伴的弹弓被对方家长告状告上了门。自以为犯了错的齐齐灰溜溜地躲在角落里。“她凭什么没鼻子没脸地数落我儿子啊。”等对方家长走后,齐齐妈生气地说。“我儿子最聪明了,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也数一数二。齐齐是最棒的。”齐齐妈摸着儿子的头鼓励道。听了妈妈的赞赏,齐齐一下子有了底气:“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学习比他好,他比得了吗?”类似的事件发生了不止一次。
齐齐妈推崇赏识教育,再加上齐齐学习成绩好,在妈妈眼里,齐齐所做的一切都是完美的。可是,在妈妈的赏识下成长起来的齐齐在学校却经常受同学排挤。
心灵点击:不难看出,齐齐妈对齐齐的赏识是以偏概全的。赏识并不等于只许表扬不许批评,赏识必须建立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齐齐犯了错误,但只因为成绩好就可以不计过,这样的赏识实质上是“护犊子”的做法。
孩子在这样的赏识下,会被罩上过多美丽的光环,他会认为,一招(比如学习好)可以吃遍天下。这种优越感在受到抑制而不能表现时往往会衍生出心理问题:标新立异、过度自尊、自甘沉沦等。因为父母过多的关照、呵护与宠爱,强化了他们与众不同的意识,进而使他们有意识地表现出言行出格以示“独特”与“不同”。而这些“独特”常常会损害他人利益,从而造成孩子难以融入社会。
特别提醒:
赏识不等于不批评。赏识的核心在于对孩子的充分信任,包括相信孩子能够坦然面对错误,并承担责任。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要严肃提出,但同时可以告诉他,相信他是一个知错能改,并且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问答:
教你如何赏识孩子——赏识教育中长大的孩子能经受风吹雨打
家长问:如果在教育孩子时用身体挡住了外面的黑暗,让孩子茁壮成长.我有个疑问,社会存在着黑暗面,在赏识教育中长大的孩子今后能够适应社会吗?
答: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一方净土,但孩子终究是要走入社会的,社会上的真、善、美与假、丑、恶共同存在。书本上描述的社会与社会的真实情况相比有很大的差别,而且现在传媒的发达和节目的成人化让孩子很小就接触到社会的黑暗面。
于是,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认为这个世界充满了世态炎凉,从小就给孩子各种打击,认为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才能经得起挫折。而我不这么认为,想想一棵幼苗刚刚生长时,如果不断地遭到打击,就是长大以后也是伤痕累累。孩子虽然挣扎着站起来了,到了社会往往也比较脆弱。而如果从小呵护他,给他欢乐的空间,孩子欢乐的记忆越多,长大以后就越能经受风吹雨打。
另外,还要告诉孩子社会上存在着假、丑、恶现象,让孩子以健康和正确的眼光看待这个社会,了解人性中的种种弱点。学会了解人的需要,尊重人的感情,让孩子养成自尊、自强、自信的人格,做一个能适应社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