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赏识是教师手里最奇妙的力量
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赏识教育其实也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重要教育思想
刊 赏识是教师手里最奇妙的力量
作者:李东
转载自:《中国教育报》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长期的基层学校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随时将这些经验用辩证唯物主义和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加以提炼,形成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对教育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人们对他的鼓励成功教育、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等教育思想非常关注,但对其中所蕴含的赏识教育的思想却认识不多。近来重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些著作,我又产生了许多新的感想。我认为苏霍姆林斯基的赏识教育思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
情感和谐的师生观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满足生理与安全需要后,都希望能寻求一个自己所归属的群体,并在这个群体中获得尊重、关心、爱护和帮助。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作为人师,除了关心爱护学生外,还应该学会尊重、赏识学生,如同赏识自己的职业一样,让学生沐浴在赏识的阳光下。这种赏识表现在具体的教学中,首先就是要协同师生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心理意义上的教学是人的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挥“情感效应”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真挚深厚的情感,是开启学生智力和美好心灵的钥匙,是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动力,更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教师积极的教学情感,可以使教学活动别开生面,生机盎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在情感教育研究上下功夫。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甚至最勤奋的学生,尽管他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努力去识记教材,他也会很快地‘越出轨道’,丧失理解因果联系的能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师生之间在期望、目标、观点上出现的一些不合谐的音符采取一种积极、宽容的态度对待和处理。教师要允许学生存在个性差异,并应当主动地发现学生的“善良本性”,致力于挖掘他的(哪怕是极细小的)优点和特点。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对学生的赞赏若能与学生的意愿、兴趣及心理特征相吻合,则可能使学生优良的一面在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行为中处于主导地位,更重要的是,一些不良行为或特征则会随之被淡化和减弱。因此,教师学会了解不同时期学生的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教师在“移情”之中真正懂得欣赏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同时,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绝对权威”的作风,如果想做到真正地赏识学生的个性与特点,就应该允许学生说“不”,甚至鼓励他们说“不”,让其充分地“表白”和“暴露”自我,并以此为契机,激发他们的“灵感”,开发其特长和潜能,促使个性自由地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出我们今天素质教育中所强调的“具有独立人格、自我完善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真诚与审美的道德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培养人的时候,不要忽视:“人的所有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中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就是道德。”“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共源。”就个体发展而言,德、智、体密不可分,但“德”是体现个体精神面貌的决定因素,“德”决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动力,调节着“才”的运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要通过积极的正面教育,努力发掘其人格中每一个闪光点,对其善的行为多加赞赏,触发其处于潜意识状态的道德情感,从而达到“扬善抑恶”的目的,促进其道德品质的发展。
我们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对那些能说出有独立精神体验和个性的话的学生,我们应该给予肯定与赞赏。教师应该懂得珍惜和呵护学生那种纯真的感情,因为那是学生道德情感的萌芽。在苏霍姆林斯基眼中,不论自己的学生日后是成为将军、教授、市长,还是集体农庄的拖拉机手,只要具有美的心灵,那么这个学生就是值得我们欣赏与尊敬的,教师付出的道德教育操劳所得到的价值也是等价的。
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是真正面向全体的学生并且瞄准“人”这一目标的,因此他特别注重学生的特性。他说:“我们不仅要把每个儿童培养成心灵手巧的劳动者,而且要给予他有个人特性的、互不雷同的创造的幸福,世上有多少人,就存在多少条通往共产主义幸福的道路,因为每一条道路必定要通过每个人独特的天赋、才能和才华”。因此他提议,教师们不要只是将学生培养成只知服从社会道德准则、循规蹈矩的公民,更要注重培养丰富多彩的“人”,要懂得欣赏学生各种不同的个性,抓住学生个性行为下的优良品质和美好心灵。一位平时比较调皮、爱迟到的学生,可能他的正义感非常强,乐于助人。只有善于抓住学生好的一面,给予及时的赞赏,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美好的道德萌芽真正地成长、成熟。
在德育中对“美”的关注与推崇是苏霍姆林斯基德育思想的鲜明特色,同时也更加丰富地体现了他的赏识教育的思想。他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满、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之所以成为人,不只是他制作了第一件劳动工具,而且还因为他能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而这种美涉及的可谓是人生活的全部,因而“审美教育涉及正在成长的人的精神生活的一切领域”。即然美同人思想面貌的形成、道德标准的形成密不可分,那么,让学生充分感受美是德育的良好途径。来自理性的、感性的、现实的、理想的、科学的、艺术的、大自然的、人类社会的、劳动的、休闲的、智育的、体育的……等领域的美都能对学生的道德起到陶冶和充实的作用,达到实实在在的德育效果。因此,苏霍姆林斯基并不赞同精英教育,特别在道德教育中,他认为每一位学生都是美的,在他们精神世界中都有美好的愿望与追求。只要通过教师的发掘与赏识,使学生能感受到自身和身边的美——首先是人性的、心灵的,还有科学的、自然的、人群的、自身的、家庭的、社会的……学生就会更加理解美、珍爱美,最终能创造美,从而构建美满人生,创造美好的道德世界。
充满爱心的成功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育是最能深刻体现其赏识教育思想的。赏识教育的思想贯穿于他的整个成功教育思想之中,教师的赏识是实现成功教育的核心所在。它可以集中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首先,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苏霍姆林斯基把老师热爱学生视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他认为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当学生感悟到这种师爱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他提出:“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正因为爱,所以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所以对教育、对学生更加充满爱的情感。真正的教育,正是这种爱与创造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如果教师发自内心地向学生倾注真情,用真心、善意和语言去打动他们、感化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让他们增强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奋起直追,痛改前非,最终他们也会成为生活和学习的强者。
其次,重视学生自信心的激发与培养。成功教育很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甚至有人提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这些思想,源远流长,为许多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所论述,苏霍姆林斯基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他在30多年间,对3700多名学生进行了个别观察,记录研究,他得出的结论是:“一个人不可能没有任何天赋和才能,以至于没有可能在生活中表现自己”。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善于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现他的天赋和才能,为他提供发展的条件,竭力做到使每个学生在每天中都感到有所成就,从而感到快乐,从中树立自豪感和自信心,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著名口号是“要让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他认为只要教师善于运用这种教育,就有可能挽救一大批“差生”,他对教师们说:“我想告诉你,年轻的朋友,一个极其简单而又极其复杂的秘诀……这个秘诀就是: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崇高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善的人。”苏霍姆林斯基坚信,教育者要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首先必须尊重和欣赏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树立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是一条重要的教育规律,这也是成功教育思想的一条重要原则。
在我们当前的教育改革中,有不少教育界人士提出要让儿童接受挫折教育,让学生脆弱的心理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练、锤打。我们认为不能操之过急,不能一步到位,要有个过程,而且要讲究策略和方法。实际上,对中小学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者,特别需要的不是失败,而是别人的肯定、老师的赏识和成功的体验,通过这些,才能促使他们产生一种内驱力,促进他们成就动机的发展,促进他们发现自己,看到自己潜在的力量和优点,从而满怀信心地不断争取成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推荐内容
- 曲靖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报道
曲靖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关于赏识教育的报道:校园之星成明星,...
- 《深圳侨报》:赏识教育打动教师
马来西亚沙巴州崇正中学校长来深交流,赏识教育打动教师家长...
- 智慧的爱造就智慧的人,哈尔滨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