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底预备一个“垃圾桶”
南宋时期的一个僧人曾作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心如明镜,纤毫毕现,洞若观火,那身无疑就是“菩提”了。但前提是“时时勤拂拭”,否则,尘埃厚厚,似茧封裹,心定不会澄碧,眼定不会明亮了。
一个人,在尘世间走得太久了,心灵无可避免地会沾染上尘埃,使原来洁净的心灵受到污染和蒙蔽。心理学家曾指出:人是最会制造垃圾污染自己的动物之一。的确,清洁工每天早上都要清理人们制造的成堆的垃圾,这些有形的垃圾容易清理,而人们内心诸如烦恼、欲望、忧愁、痛苦等无形的垃圾却不那么容易清理了。因为,这些真正的垃圾常被人们忽视,或者,出于种种的担心与阻碍不愿去扫。譬如,太忙、太累;或者担心扫完之后,必须面对一个未知的开始,而你又不确定哪些是你想要的。万一现在丢掉的,将来想要时却又捡不回来,怎么办的确,清扫心灵不像日常生活中扫地那样简单,它充满着心灵的挣扎与痛苦。不过,你可以告诉自己:每天扫一点,每一次的清扫,并不表示这就是最后一次。而且,没有人规定你一次必须扫完。但你至少要经常清扫,及时丢弃或扫掉拖累你心灵的东西。每个人都有清扫心灵的任务,对于这一点,古代的圣者先贤看得很清楚。
圣者认为,“无欲谓之圣,寡欲谓之贤,多欲谓之凡,得欲谓之狂”。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在于他心灵的纯净和一尘不染,凡人之所以是凡人,就在于他心中的杂念太多,而他自己还蒙昧不知。所以,圣人了悟生死,看透名利,继而清除心中的杂质,让自己纯净的心灵重新显现。我们都有清理打扫房间的体会吧,每当整理完自己最爱的书籍、资料、照片、唱片、影碟、画册、衣物后,你会发现:房间原来这么大,这么清亮明朗。自己的家更可爱了!
其实,心灵的房间也是如此。如果不把污染心灵的废物一块一块清除,势必会造成心灵垃圾成堆,而原来纯净无污染的内心世界,亦将变成满池污水,让你变得更贪婪、更腐朽、更不可救药。人的一生,就像一趟旅行,沿途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
如果我们的一颗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我们的人生轨迹岂能美好而如果我们能“时时勤拂拭”,勤于清扫自己的“心灵”,勤于掸净自己的灵魂,我们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