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父母必知的“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这样一则关于“德西效应”的趣闻: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孩子嬉闹时,他们享受的是玩耍这件事情带来的乐趣,而老人采用了金钱激励的方式,引导孩子把对乐趣的追求转向了对物欲的追求,从而扼杀了原生态的快乐,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就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赏识教育专家提醒您: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显现。比如,父母常因为孩子的成绩进行物质奖励,但没有想到,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消减了。因为物欲是一个无底洞,很难填满。孩子这次考试拿了一百分,家长奖励一百元;到了下一次,孩子也许就会索要两百元,再下一次可能要三百元……久而久之,到了中考、高考,家长不知要付出多少才能满足孩子的欲望。外在的刺激是短暂的、不可持续的,只有内在的快乐才是持久的。学习本身就能带来乐趣,我们要保护好这种原生态的快乐。
“德西效应”的启示:谨慎一味奖励消减孩子的兴趣
激励有两种,一种是物质激励,一种是精神激励。外在的激励可以带来内在的自信,当孩子感觉到自己很不错的时候,他的潜能就会得到激发。然而,外在的刺激是短暂的、不可持续的,只有内在的快乐才是持久的。物质激励法在使用时必须把握好分寸,否则就会产生负面效果。
“德西效应”也带给教师以极大的启迪。当学生尚没有形成自发内在学习动机时,教师从外界给以激励刺激,以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这种奖励是必要和有效的。但是,如果学习活动本身已经使学生感到很有兴趣,此时再给学生奖励不仅显得多此一举,还有可能适得其反。一味奖励会使学生把奖励看成学习的目的,导致学习目标的转移,而只专注于当前的名次和奖赏物。因此,作为教师,要特别注意正确使用奖励的方法而不滥用奖励,要避免“德西效应”。
推荐内容
- 当心打孩子打出心理问题
针对“家庭体罚子女现象”的调查显示,近2/3儿童曾经遭受过家...
- 怎样帮高中孩子调整心态
寒假是家长帮助孩子调整心态的一个重要时期。要想办法切实降...
- 夸奖孩子要讲究方式
关于表扬孩子有一个很恰当的比喻——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
- 你知道怎样夸孩子么
在“赏识教育”的发祥地美国,也有越来越多的知识阶层的父母...
- 父母教育孩子新时代方法
教育孩子是不是一定要一本正经?当然不是。家长完全可以尝试...
- 毛泽东家教的四点启发
毛泽东同志对子女要求很严,期望也很高,他对子女的教育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