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家庭教育 > 亲子关系

亲子共读应该成为潮流

更新时间:2014-01-07 11:00  来源:赏识教育网  作者:Jenny   访问量:
【导读】一个精神世界丰富的人一定是大量阅读的人。人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是从小培养的。当一个人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时,那他就有了一种精神饥饿感......


现在,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很重,很多家长都担心,在课业负担外再让孩子大量阅读,是否会影响孩子的学业成绩?从大量的实践来看,家长的这些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先说不喜欢阅读的孩子,他的知识面窄,生活枯燥,学习兴味寡淡,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太好;越往后走,学习古板、思维僵化的孩子的学习成绩必将会越发吃紧。

  再说喜欢阅读的孩子,他会在阅读中学到很多的知识,发现很多的乐趣,他的思维开阔,学习兴趣浓厚,智力背景丰富,发展潜力巨大,越往后走,学习成绩必将越来越好。这一点已经被许多国内外的实验所证明。

  当然,我们所说的课外阅读,不是读那些消遣、娱乐、搞笑的漫画书,而是读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开发智力启迪人心的优质图书。孩子们学习累了,偶尔翻翻、看看那些漫画书不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但是,孩子们的业余时间都去读那些不动脑子的、打打杀杀的消遣娱乐书,那就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做人了。

  尽管不是所有的书都是好书,但我们家长切不可因为排斥那些消遣娱乐的劣质书,就把所有的高品质的优质书都排斥在孩子的阅读外。孩子小的时候,对他们读什么、怎么读多加关心、过问是正常的,必要的;孩子一旦步入正轨,当他们有了高品质的阅读需求,阅读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时,就没有必要再干涉他们的阅读了。

  对于孩子们来说,教材教辅是必要的,那是孩子们在特定发展时期的精神主食。因为教科书是由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精心编写的,根据学科特点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征科学安排的。不读教材教辅,孩子们不知自己的主业是什么,不知相应的年龄应该构建怎样的框架;不受正规教育的孩子是难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的。但是,只看教科书、教辅书又是远远不够的;长期排斥课外阅读的人,必然会成为精神发育不良的人。

  因为,教科书、教辅书只是人类精神文化产品的一部分,大量的营养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并没有收入教科书、教辅书。孩子们排斥课外书,就相当于排斥营养丰富的蔬菜、水果、蛋奶等副食品。人的物质食粮需要丰富多彩、营养均衡,人的精神食粮同样需要丰富多彩、营养均衡。我曾经说过,教科书就像母亲乳水,在孩子最初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给孩子最初的生命的力量。但是,如果在两、三岁还继续吃乳水,那就肯定是发育不良了。

  一个精神世界丰富的人一定是大量阅读的人。人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是从小培养的。当一个人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时,那他就有了一种精神饥饿感。有精神饥饿感的孩子,每天都会主动地自觉自愿地阅读。就像高尔基说的,一个喜欢读书的人看到书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虽然他没有进过正规的大学,但是他在《我的大学》里面就是把阅读作为了他的大学。

  教科书读得好的孩子,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来补充、完善、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和境界;教科书读得不好的孩子同样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来改善、扭转自己的不利局面。既不爱读教科书,又不爱读课外书的孩子,必然是个愚昧无知的孩子;既爱读教科书,又爱读课外书的孩子,必然是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孩子;只读教科书,不读课外书的孩子,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暴露自身的缺陷和漏洞;不喜欢教科书,只喜欢课外书的孩子,虽然考试成绩不理想,但是,这样的孩子在升学、就业受阻之后,完全可能凭着浓厚的自学兴趣另谋出路。所以,我要说,大量的课外阅读对每个孩子都是必不可少的。其实,在一定意义上说,学校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读书的场所,一个真正的全天候的读书空间。在人生的这个时期,如果没有认真地读一些书,和那些最伟大的灵魂对话,与那些最伟大的思想交流,是非常可惜的。

  真正的好书,特别是经过大浪淘沙留下来的经典图书,都是最好的书。但是,最好的书不一定适合各个年龄的孩子--每一本好书都有它相对特定的、最适合的阅读时机和阅读对象。所以,对于不同年龄、不同喜好的儿童,选择阅读时机和阅读对象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阅读毕竟不像看电视、玩电脑,不像做其他游戏那么轻松、随意;阅读是一个眼到、脑到、心到的智力过程,所以,重阅读不重兴趣培养不行。

  在新教育实验学校,我们开展了儿童阶梯阅读的实验,为不同年龄发展阶段的儿童选择不同的图书,如在1-3年级,我们采取以绘本为主的读写绘一体化实验。同时,我们为孩子的阅读开展了非常多的有意义的活动,比如配画,儿童看名着后为名着配画、绘图;再比如书中人物表演:你演孙悟空,他演猪八戒,搞情景剧,让孩子们到台上现场绊演;此外,还有续写童话等,孩子们根据自身的体验、爱好续写童话,大大满足了他们的创作欲望。

  不鼓励孩子阅读,他们不会自行寻找、阅读那些经典好书;把一堆好书扔给孩子,不加引导,不调动情绪,也很难使他们爱上这些书。把书和孩子的年龄、性格、爱好结合起来,让他们在玩中品尝阅读的乐趣,在阅读中提升玩的品味,就能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儿童14岁前读过的好书,会给他们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我也多次讲过,人的一生其实是围绕童年展开的,儿童早期的阅读、体验、经验等,就是成年人今后建设属于他们的世界的基本工具。

  我们鼓励儿童读书,但不主张儿童随意滥读。因为,儿童最初见到的是什么,那东西就将成为他的图腾,最终他也会成为那样的人。童年的秘密远没揭示出来,阅读的秘密也远没有揭示出来。可以说,人的一生都是围绕童年展开的。童年见识真、善、美越多,他心中的真、善、美越多,他就会成为真、善、美的人。那真、善、美在哪里呢?它就在童书里。

  从小就给孩子们推荐健康、有益的书,孩子们有了基本的价值取向,长大后,看见那些红红绿绿的低级、劣质的书,自然就会退避三舍。一个孩子品尝过真正的美食以后,对于那些垃圾食品,自然就不会感兴趣了。当然,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我们家长、老师随时都得强化他们的精品意识、健康意识,不能放任自流。

  那么,在孩子的阅读过程中,家长充当什么角色、采取什么行动才能对孩子的阅读更有帮助呢?我一直认为,阅读不仅是孩子的事情,只有亲子共读,才能够取得最好的成绩。实际上,很多好书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效果会完全不一样。因为,只有共同的阅读才能拥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生活密码。父子之间、母子之间,整个家庭的语言有了书中的人物、书中的故事、书中的理念,那样的生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同生活;亲子间才不是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

  中小学是阅读的黄金时期,孩子在这个时期,有时间、有精力、有兴致进行大量的阅读;这些阅读,会为他们一生的幸福奠基。大学是阅读的最后阵地,过了这一时期,再想安心阅读、大规模阅读,已经没有那样的条件和心境。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我竭力鼓动亲子共读共享;让孩子感到阅读和吃饭、穿衣一样必不可少,他们就不会对阅读产生排斥、厌恶情绪了。

  当然,仅有阅读又是远远不够的,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实践造就才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一种人生境界,也是我们今天培养、造就孩子的重要途径。孩子不读书,不继承前人的优秀文化传统,不可能凭空创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孩子不走进自然,不参与社会实践也不可能学以致用、拥有过硬的本领。我们去考察,去游历,是靠什么去体验,靠什么去创造?如果我们不能认识到自身内在世界的现实性的话,我们看得再多,走得再远,获得的只是一大堆知识和经验,是很难培养一种理性的洞察力,也很难开启生命的智慧的。我们的”身“在游历,实际上是”心“在体验和创造,而真正的阅读是帮助我们走入这种内在的现实世界的。在书的世界里,我们可以遭遇最伟大的灵魂,他们可以指引我们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促使我们觉醒。从这个意义来说,阅读不仅没有浪费生命,还以一种美丽和快乐的方式创造自己生命的经验。

  孩子们的阅读是需要环境的,如果外部环境都是打牌、看电视、玩网络游戏,怎么可能要求孩子静下心来阅读呢?在新教育实验基地,我们要求儿童每天都要晨诵、午读、暮省,这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益的。但是,走出校门,孩子所处的环境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孩子的父母没有阅读的习惯,孩子的亲戚、长辈、邻居也没有阅读的习惯,很多成人的业余生活就是玩牌、看电视、玩网络游戏、闲逛闲聊,这对孩子的学习会有什么好的影响?

 

如果您在孩子教育中有什么困惑,欢迎您前来咨询,赏识教育老师将为您答疑解惑。
咨询电话:4000888552 QQ在线咨询 赏识教育③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