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女童小悦悦接连被两车碾压,周围18人冷漠路过……当人们在悲痛中谴责社会道德沦丧之时,鲜有人将讨论聚焦在问题的原点上:两岁的小悦悦为什么会独自在路上行走?
当父母越来越多地为使子女优裕地生活而劳碌奔波的时候;当父母越来越多地把时间用来去少年宫排队,陪孩子学钢琴练书法的时候;我们想讨论:父母在子女的安全问题上到底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敬畏生命是安全教育的开始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二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教育未成年人。”从见诸报端的种种未成年人事故悲剧中,我们看到的是父母在履行监护职责时的不尽责。
一是与子女关系的疏离。在家里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更有很多父母选择外出工作,远离孩子每天的生活起居,甚至因而忽视孩子的生命成长。湖南1岁8个月的小梦与猝死的奶奶独处7天,被发现时躺在奶奶臂弯里,身上爬满了蛆虫。父母如果可以密切关注孩子成长,就不会出现这种因为关系疏离而造成的悲剧。
二是对生命的冷漠态度。广碧跳楼觅食女孩彤彤,长期受到继母虐待,被关在阳台经常没有饭吃,其亲生父亲却没有任何怜惜之情。对自己的孩子缺乏爱和关心的父母,很难想象他们会去爱别人。也有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溺爱无比,对旁人的生命却冷漠。长春市那位打篮球的少年吴天昊,仅仅因为口角,就被同龄人的父母砍掉双手致死。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顾晓明曾提及,随着社会生活复杂性、不确定性的增加,生死事件经常发生,人们对生死已经司空见惯甚至冷漠,对生命也变得不敬畏。他建议,要将生死教育纳入教育体系,让人们从小养成爱怜生命的意识。
想要孩子安全无虞,父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对生命的态度,敬畏生命,是家庭安全教育的开始。
把安全教育当成常识教育
没有父母敢保证自己的孩子不会遇到安全事故,但是父母可以做到的,就是尽力教导孩子尊重生命,注重安全,安全教育其实是常识教育。
安全教育应当融入日常生活,家庭的每一个摆设,每一处角落,都应该经过安全方面的考量。比如有孩子的人家窗户须设防护栏等。
父母要常常引导孩子分辨危险状况,制定明确规则。如一岁多的宝宝处于探索期,喜欢爬高、把东西塞入口中,父母应当明确“不可以”的提醒,并反复训练,同时还要提供可满足或转移孩子兴趣的替代物。大一些的孩子则可以和他讨论:“如果这么做会发生什么事”、“如果这样时要怎么办”,让孩子从各角度来认识危险状况,并以孩子的能力制订简单明确的规则,比如“过马路时要拉着妈妈”等。
安全教育的方法是灵活的,除了言语提醒、规则约束,还可以设计角色游戏,帮助孩子从模拟情境中揣摩紧急状况的应变方式。让宝宝扮演医生,可降低他生病时吃药打针的焦虑;扮演消防队救火,进行失火时沿墙匍匐逃生的练习等。另外,还可以正面训练孩子主动维护安全的能力:如逛街时请孩子“照顾”父母,别让父母迷路;出门前请孩子检查家里电器是否关掉电源等。
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用“你爬那么高,我要打断你的腿”之类的话恐吓孩子,而是用“如果你爬那么高,跌下来受伤了,我会很难过”这样正面的话语来指引孩子。否则,为了维护宝宝身体安全,而影响他的心理安全,对别人或环境产生畏缩、不信任、充满恐惧,那又是另一种伤害了。
训练孩子顺服安全指令
我们可以训练孩子尽可能早地记住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父母的手机号码;也会提醒孩子不要给陌生人开门,湿手不要去摸插座,捉迷藏时不要躲在柜子、箱子里;也可能会提醒孩子不能用手去摸明火,教给孩子迅速逃离火灾现场的方法;我们还可能告诉孩子吃任何东西前,一定要先征得大人同意,地上或桌上的东西不可捡来吃……
但是,如果孩子不顺服父母的安全指令,一切都是枉然。在进行安全教育的时候,孩子是否有顺服的态度至关紧要。小悦悦的父母恐怕也会提醒孩子不要去有车的马路上玩,但是显然,小悦悦没有顺服父母的要求。要让这么小的孩子懂得顺服,唯一的方法是坚持原则,孩子做出不顺服的事情时,就要让他承受代价。为了避免像小悦悦这样沉痛的代价,父母可以做到的事情就是,确保孩子了解安全的各种规则,并顺服指令。
结语
如果你问一位普通的美国小孩:世界上什么东西最有价值,黄金还是白银?他们多数会告诉你,生命最值钱。美国人从小就从爸爸妈妈那里懂得了这个道理,大人们也会通过各种活动对小朋友们进行安全教育,比如学校每个月都有多次演习活动,美国小孩们都知道该怎么做来保护自己。正是因为这么多的安全教育,才使小朋友们在没有大人的帮助时也能自救。在我们所处的时代,也许奶粉不安全,交通不安全,学校不安全,运动场不安全,但是我们为人父母的,至少要保证给子女一种关于安全的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