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从事幼儿教育的这十年之间,常常能碰到这样的现象:孩子一首儿歌读不好、一到算术题算不好、一件事情做不好时,家长便会对孩子破口大骂:“怎么这么笨!这都不会!你真是个傻瓜!”其实,语言的伤害往往比一顿毒打还要让人难受。然而,许多家长却没能意识到这一点。不得不说,家长们需警惕语言暴力!家长们在逐渐意识到“不打不成材”的传统教育观念已经行不通了时,却转而形成了对孩子冷嘲热讽的习惯!
有一次,一位爸爸到幼儿园观看孩子们的活动,看到自己的孩子没有配合老师朗读儿歌时,这位家长气不打一处来,当着全班孩子、老师和那么多家长的面劈头盖脸就是一顿羞辱:“你这个家伙,真是气死我了。我怎么生了你这个笨蛋!你再不好好跟老师一起做,以后别回来了。”在父亲的羞辱、威胁下,孩子胆怯地跟着老师读着,孩子的眼里满含着泪水,读儿歌的声音也是那样的颤抖,一首优美的儿歌此时在孩子眼里似乎是猛虎野兽。看得出,孩子并没有真心朗读,在孩子眼里,似乎也看到了孩子对诗歌的厌恶。
我再也看不下去了!把这位父亲轻轻拉出去,着实“教育”了一番。我不知道我这样做是否还来得及,也不知道这次事件会不会让这个孩子在心里留下永久的伤害!真希望,我的补救还为时不晚!
也能理解这位父亲的心情,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色。我也不是圣人,在看到自己的孩子落后与别的孩子时,哪个父母的心理都不是滋味。可是,身为家长的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帮助孩子迎头赶上,而不是只图自己一时心理痛快,对孩子劈头盖脸的批评。父母的确有权发泄自己的情绪,但必须注意表达的方式,请留意自己的语言是否合适。其实,很多时候,家长只需修正一下自己的言辞,就能让孩子明白,而不至于让孩子感受到上海,问题也就能够更好的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