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孩”这一概念在我国并不陌生,它是指那些因父母在外打工、经商或学习,因而被寄留家乡由孩子的爷爷奶奶、亲戚朋友或老师来监护、代养的孩子,这一类父母长期不能陪伴成长的孩子在我国实在是太多了。近期出版的《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就公布了一项研究报告,报告中表明“留守孩”相比于有父母在身边陪伴的孩子们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在面对不良问题时,“留守孩”更易出现心理障碍,甚至不良行为。据被调查的孩子反映,当他们受到委屈,或看到别的孩子与父母其乐融融的情景时,心里更加难过,也更加想念远在他乡的父母。
“留守孩”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学习不良或学习困难。二是行为问题。有的学习差、纪律不差;有的纪律差、学习成绩不差;有的学习和纪律双差。三是个性问题,甚至有个别“留守孩”受社会不良分子影响、引诱、教唆,出现了违纪行为或抢劫、偷盗、勒索等犯罪现象。
由此看来,父母长期缺席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在孩子的初中时期,这时正是少儿发育成长的最重要阶段。
鉴于此类情况,父母、社会及各级政府都应对“留守孩”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
父母要特别重视上初衷的子女的心里健康,随时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不能认为孩子已经长大懂事了,便将孩子交与别人看管,而自己却全走他乡,与孩子分离。如果实在没有条件将孩子带在身边教养,那么必须将孩子交给有经验和责任心的人代养;同时还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与孩子和代养人保持良好的沟通,让孩子免受思念父母之痛,并能及时掌握孩子的情况,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学校方面也必须加强对“留守孩”的思想教育,老师应对“留守孩”多加关注,并不时予以心理健康指导,让孩子从老师身上也能得到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