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校总是憋尿
孩子任何一种行为的出现都会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原因,最近有家长在赏识教育群反应说自己的孩子总是在学校憋尿,以至于时不时尿湿裤子,甚至大便弄脏裤子,但孩子在家里则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不愿在幼儿园如厕呢?
孩子来到了人间,从落地的最初一刻到开始接受人类社会的教育,慢慢的,他将从一个“生物人”逐渐变成“社会人”。孩子,这个在成人眼里毫无分量的词却是每个人的必经历程。孩子的世界充满着幻想、快乐,让成人很难捉摸。一个小小的举动或许在成人眼里无所谓,但却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变化。
现象A:我女儿在幼儿园就是不愿意大便,一直憋着,到家里就很正常,有时由于某些原因,憋不住了,拉在裤子上。如果我在她身边,她也能入厕。但孩子就是不愿意在幼儿园大便,真是让人头疼。
现象B:我儿子也是一样的,宁愿在外面的公厕大便,也不愿在幼儿园大便,要不就忍着回到家里再大便。很奇怪的是,周末孩子在家的入厕时间就很正常,也不会憋着。
美国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于1958年提出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他指出人的行为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种。内部原因是指存在于行为者本身的因素,如需要、情绪、兴趣、态度、信念、努力程度等等;外部原因是指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他人的期望、奖励、惩罚、指示、命令,天气的好坏、工作的难易程度等等。
我们可以尝试找出孩子不愿在幼儿园入厕的原因:
外部原因:
家庭环境与幼儿园环境的差异
孩子从出生到入园之前,家庭环境是他最熟悉的、能够给自己带来安全感的地方。对于他来说,家庭和它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带给他一定的秩序感。蒙台梭利就曾特别指出:秩序是孩子生命的第一需要,当它得到满足时就产生愉快,相反秩序有所变化就有可能产生不愉快。
重要他人的期望态度
所谓重要他人是指教师、父母、同伴等,对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个人或者群体,他们构成儿童成长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推动儿童发展最具动力性的因素,因而在个体的生存与发展中具有关键性意义。在幼儿园,教师成为儿童成长环境中的重要他人,是儿童学习的榜样。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教育方式以某种方式传达给儿童,从而形成教师对儿童的期望。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不同的儿童对教师的期望进行知觉加工,而形成了儿童的自我期望。如果教师认为某个儿童表现很好,经常受到表扬,儿童可能形成这样的自我期望:我一定要按照教师的指示去做,不能落下,如果大便的时间比较长,有可能自己会落后的,是不是教师就不喜欢自己呢?因此,有的儿童宁可憋着也不在幼儿园大便。
推荐内容
- 别忽视孩子精神发育迟滞
有些孩子从出生时就表现出某些精神发育迟滞的特性,而有些父...
- 父母应多关注多动孩子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综合征。据国内外的调查...
- 怎样培养孩子的公德心
从孩子出生那天起,不管父母在主观上是否有教育的愿望,自己...
- 磨蹭的孩子要怎么教
孩子之所以称之为孩子,就是因为他们需要妈妈帮助判断。应该...
- 怎样才能纠正孩子粗心大意的毛病
怎样才能纠正孩子粗心大意的毛病呢?为此,父母伤透了脑筋。不...
- 孩子不独自睡觉怎么办?
通过一些小技巧,让睡觉成为愉快的事,让按时起床成为容易的...